Search


時間該花在 「可以做」的事?還是「應該做」的事?

王文華
  • Share this:


時間該花在 「可以做」的事?還是「應該做」的事?

王文華

忙了一天,現在才有時間停下來想想:今天忙的,是「可以做」的事?還是「應該做」的事?

「可以做」的事,是你有時間做、做得到、過去也做過的事。

「應該做」的事,是沒做過、想做但沒時間做、但可能對你和別人更有意義的事。

大家通常會先做「可以做」的事,我也是。原因有三。

一是「可以做」的事比較容易。比如說這個客戶上個月買過我的產品,這個月想辦法再賣給他。

「應該做」的事就難了,比如去開拓全新的客戶。

第二個原因,是「可以做」的事通常是「由外而內」,比如說老闆的交代、別人的邀約。

既然別人請我們做,我們也做得到,就做吧。一旦做得不錯,各種大、小、相關、不相關的雜事,老闆都丟給你。商機、投機,都打到你的手機。每一件事都找得到接受的原因。但不該接受的原因是隱形的:那就是做了一百件「可以做」的事,就沒時間去想那件「應該做」的事。

偏偏「應該做」的事,又是「由內而外」的。只有你自己知道,你的天命、熱情是什麼。只有你自己知道,怎麼過才會有最大的價值。但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志和合適的機會,「由內而外」的聲音,很容易被「由外而內」噪音所淹沒。

「可以做」很強勢的第三個原因,是它通常會得到立即回報,而「應該做」的事,則需要長期煎熬。

我們都需要賺錢、老闆或客戶的讚美,甚至只是需要他們別再傳訊息來催,「可以做」會立刻達到這些目的,當然先做。

但「應該做」的事都很抽象,比如說天命、夢想、熱情、創新。老天不多話,偶然出聲也是難懂的文法。看不到摸不著,怎麼找?只好順其自然,能做什麼先做。

好長一段時間,我都在做「可以做」的事。到了30歲的後期,慢慢體會到「可以做」和「應該做」的差別。當時我在一家公司當總經理,這是我「可以做」的事。但只有我知道,我做得很平庸。

想一想,覺得我「應該做」的,是把在商業上學到的東西,用在缺乏商業的領域,比如說公益、教育。於是我離開了。

離開時,我並不明確知道要做什麼。摸索了一陣子,才找到「若水」、「夢想學校」等具體方式。

如今「夢想學校」已經六年,我「可以做」的事,是繼續開課,啟發更多學生。

但「應該做」的事,是停下來。把這六年學到的東西,寫成一本書(《空著的王位》)。

然後進入下一個階段。出去學些新東西,帶回來給我的客戶和學生。這張照片,是我在矽谷的Linkedin公司學習。

你今天忙的事,哪些是「可以做」?哪些是「應該做」?留句話,讓我們盤點一下,然後有意識地平衡它們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View all posts